|懂车社区

布拉格的星辉,变成了中国的“青铜”,斯柯达125岁的诞辰,被一场“官降”蒙了灰。
4月22日,短短十几分钟,上汽斯柯达的一场“品牌发布会”不同于以往,“塑造品牌”,不再是主旋律,“官降”两字,为斯柯达的命运写下了序曲。
上汽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林元航宣布,斯柯达将调整全系车型市场指导价,调整幅度*高可达2.45万元。调整后,斯柯达车型入门价格已低至7.79万元,全系产品价格区间下探至7.79万-24.79万元。除柯迪亚克和速派外,其他产品的主要售价区间均在8万-15万元。
从这个价格定位来看,明面上,上汽大众希望消费者在**步价格搜索的时候,能率先看到斯柯达。实际上呢?这个多年来试图摆脱大众标签的百年品牌,再次被推向了“廉价大众”的漩涡,甚至和自主品牌进行对标,品牌直线降级。
125岁,一个值得**汽车工业敬重的品牌,陷入了更危险的境地。
2019年斯柯达度过了艰难的一年,数据显示,2019年斯柯达品牌在全球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至120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7%至28.2万辆。在全球**单一市场上,中国市场俨然成为是斯柯达无可奈何的短板,全球200万辆梦碎一地。
2020年,斯柯达更难了,一季度斯柯达品牌在华销量为同比下滑54.90%至29000辆。4月,风起于青萍之末,暖春不暖,斯柯达品牌陷入寒冬。自降身价,成了斯柯达品牌**的生存之路。
“我不知道还能做斯柯达多久,但仍旧不忍心斯柯达品牌变得更加廉价”,在走访一家位于上海的斯柯达经销商时,店内的气氛比那天的风还要冷上几分,销售员甚至没有任何做线上直播的兴致,“反正也卖不出去,工作也不好找”,一语透着道不尽的凄凉。
生于捷克、隶属大众、合资上汽,背靠着“大树好乘凉”的斯柯达,终于在意料之中迎来了“再次低谷”。硬核的年代,呐喊的洪流,来自布拉格的工业星辉,随着斯柯达降到8万元以下,一去不复返了。
斯柯达,*终和过往不告而别
“曾经我们忽略了发展品牌特色,而是更追求打造比大众品牌尺寸更大、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让客户觉得这是‘又大又便宜的大众’。”上汽大众有限公司销售与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鸣镝曾这样坦承。
这句话,俨然是对斯柯达在中国接近14年发展*为悲怆的“否定”,一切仿佛是个轮回。
2006年,斯柯达以上汽大众旗下新合资品牌的形式引入中国。彼时,上汽通用三度蝉联**,上汽大众寻找到重夺**的契机,寄望于斯柯达明锐。
从*初的被寄予厚望,到现在的品牌被迫降级,14年的光景,斯柯达像是过了漫长的寒冬。“脱离廉价大众的标签”,一直是斯柯达品牌复兴之路上挣扎至今的事情,但奈何,梦想的一次又一次启程,总在 “新的开端,旧的结束”中轮回。
2010年几乎成为斯柯达*荣光的时刻,中国市场成为斯柯达**的单一市场,时任斯柯达董事会主席范安德把2010年称作“斯柯达大获成功”,不仅安然渡过了欧洲经济危机,还刷新了销量纪录。斯柯达2010年全球 共销售762,600辆,相比2009年增长了11.5%,其中中国市场居功至伟,彼时斯柯达相继国产了明锐、晶锐、昊锐三款车型,这个产品布局尚算缜密和有条不紊。
彼时,上汽大众以100.13万辆的成绩,3万辆的差距落败于上汽通用,居于中国乘用车第二。带着“VW”的车型突破了80万辆,帕萨特成为上汽大众引以为豪的实力悍将,斯柯达突破20万辆,步履不停,超越上汽通用就在眼前。
在急速前进的道路上,斯柯达却有着挥之不去的惆怅。这个并不强大的汽车品牌之所以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销量,与其背后的“大树”大众密不可分。那个时候,斯柯达经销商的口号,都是喊着“懂大众的都买了斯柯达”,从发动机到基础配件,斯柯达几乎与大众品牌通用。
故事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变化的呢?随着上汽大众的销量水涨船高,斯柯达被深深地刻上了VW烙印,渐渐丧失了品牌个性。由于斯柯达车型定位比大众汽车低,绿色飞箭与“VW”银圈在人们心里始终不在同一重量级里。
这是这个品牌的幸运,却也是不幸。斯柯达经销商们喊出的“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换得了销量的增长,这样的思路,却也成了斯柯达在华发展的困顿,无解。
2015年,年销180万辆,乘用车市场****,上汽大众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成绩,站上**的宝座。彼时,斯柯达全年销量已经在28万辆左右徘徊了两年,进一步突破艰难。
如果说斯柯达在中国市场能够迅速站稳脚跟,与尾标上嵌在SKODA前面的“上汽大众”存在直接的关系,那么其后的止步不前,同样与VW造成的影响密不可分。
“斯柯达的品牌形象如果一直保持不清晰的现状,那么未来只能继续做大众的小弟。”在近10年的合作里,斯柯达品牌原有的“捷克”印记在时光磨砺下,已经消失殆尽。
在中国市场征战了十年后的2016年,斯柯达累计在华完成180万辆,客观地说,这算不上一个鼓舞人心的战绩,当年,上汽大众完成了200万辆的突破,VW的标志愈发辉煌。
当年33年万辆的成绩,对于斯柯达而言,似乎到了一个可以独立的契机。斯柯达终于决定摆脱大众品牌光环的笼罩,以更独立的形象加速奔跑。“进入中国市场时,是以合资品牌的形式进入,没有办法强调品牌的独立性,但现在时机成熟了。”
国产斯柯达车型的尾标开始逐步更换为“上汽斯柯达”,而不再是“上汽大众”,以柯迪亚克打头炮的SUV战略加速推进,并快速形成了从小型SUV到紧凑型SUV再到中型SUV的布局,一场谋求和大众“平起平坐”的变革,开场了。
但是,斯柯达遗憾地踏空了整个SUV市场的热潮。所有的一切,都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载不动的梦想。号称十年磨一剑的柯迪亚克从未真正站在SUV红利的风口之上,斯柯达需要一款属于自己的“途观”,接替野帝的柯珞克未能如愿。
就像途观与野帝,*终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那样,大众有多辉煌,斯柯达就有多落寞。寂寞的野帝走向停产,斯柯达“廉价大众”的帽子越戴越深。2019年,拥有完善的矩阵车型,斯柯达再次回到了28万辆的成绩,再一次陷入了“旧的轮回”,包括速派、明锐和昕锐成为跌势的“罪魁祸首”。
多年的沉寂和坚守,没有换来回报。销量和品牌,从来不是诗与远方撑起来的。倒闭、退网,成为斯柯达经销商的常态。“我退出了,但凡有一线希望都会坚持的。”经销商们曾经喊过的“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的豪言,早已经随风飘散。
更尴尬的是,在中国市场停滞之时,斯柯达必须寻求自身突破。彼时,捷达的出现,更是把斯柯达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中国的这一场翻身仗,在捷达不断攀升的销量和“官降”的阴影笼罩,已经没有胜出的可能,独立的“斯柯达”这一梦想,也在成为野望。
“兴亡一叹间,下一个十年不知又是何等风浪。”遥望尚无前迹的路径,斯柯达*终将要和过往不告而别。
斯柯达的退,成全大众的进
40多年前,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哪有爱情,都是生殖冲动。”彼时,放在大众和斯柯达身上,应该叫做,“哪有共赢,皆是利益使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众和斯柯达之间,从未有互补递进的关系,“从属”二字,注定了在陷入危机的时刻,牺牲斯柯达,以保大众,正如现在。
“此次调整是基于我们近一年时间研究斯柯达品牌而作出的,重新定位斯柯达品牌,包括产品、客户消费群体、沟通系统、传播方式等重新定位”。贾鸣镝希望,消费者在**步价格搜索的时候,能率先看到斯柯达。
125岁的斯柯达,被迫通过整体降价和品牌定位,来重新寻找自己,此处必须叹一声“可悲”。
“过去,斯柯达的建议零售价与市场终端折扣差距较大,较高的建议零售价导致客户在初步进行选择的时候,就不会将斯柯达品牌放在考虑的范畴之中。建议零售价下调有利于更好地接近目标用户,也是出于中长期的打算和考虑。”
按照目前斯柯达公布的降价清单来看,斯柯达的整体售价与大众相差了半个维度。《南德意志报》曾撰文称,斯柯达或将成为大众集团多品牌市场定位的“**输家”,以价换量的结果如何,将验证着《南德意志报》的这一论调。
疫情肆虐的**,留给上汽大众和斯柯达的时间突然变得紧迫。“官降”首棒放在斯柯达身上,是上汽大众迫不得已做出的改变和奋力一搏。不动真格,**不行了。
价格调整只是**步。大众汽车正在制定一项全新计划,以重振斯柯达日渐低迷的销量。上汽大众及斯柯达双品牌2020年的目标是“确保市场占有率提升,至少不下降,我们希望今年销量的跌幅小于13%,占有率需要提升。”颇有一番壮士断腕的悲怆。
言外之意很明确,品牌定位的降级,斯柯达的“官降”,是在给大众品牌降价让路。
对上汽大众来说,*美好的时代已经过去。降薪、减产,遭遇至暗时刻,这是上汽大众自从创立至今都没有经历过的挑战。
2019年上汽大众销量上不仅被一汽-大众超过,2020年初上汽大众更是遭遇巨大危机。刚刚上市一年的探岳,就以第二名的身份接近几乎**的途观家族,差距不到5万辆。一直站在B级车神话顶端的帕萨特,以一场碰撞门从神坛跌落。
现在,上汽大众内部流传着“帕萨特救不回来了”的说法,多米诺骨牌的倒下,不会是一张,而是接二连三。正在被消耗的口碑,为帕萨特乃至整个上汽大众的未来埋下了不确定的种子。
被伤害的,一旦失去便不再回来。2020年一季度,上汽大众批发销量为18.3万辆,同比减少60.89%。其中斯柯达品牌一季度共交付汽车29000辆,同比下滑54.90%。
在目前的产品谱系来看,在SUV的分流下,上汽大众旗下的轿车市场逐步失色,核心产品不仅被竞品分流,销量集中度表现也不及从前。而上汽大众深入推进的SUV战略中也对斯柯达的市场产生了挤压。
“斯柯达从未在上汽大众的体系构架里被平等对待过”,斯柯达内部人士曾如是说,柯迪亚克以媲美大众的产品实力,从未站上主流的市场,是斯柯达内部*为怨怼之处,那是被认为斯柯达*有机会独立成功的可能性。
前两年,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曾有意图,大众集团旗下品牌在定位上有部分重叠,必要时会“扩大”或者“调整”品牌定位。于是,在上汽大众经历下滑的当口,斯柯达品牌定位的调整,成为“理所当然”。
贾鸣镝表示,“在中国市场,斯柯达目前的对标对象是现代、福特、日产。斯柯达需要跟竞争对手在同样的客户感知的范围内,包括在线客户搜索的时候。”潜台词是,斯柯达过去挑选了不对等的对手去竞争。于是,卸掉品牌包袱,调整价格体系,将会对起亚、雪佛兰、现代等合资品牌的对手实行错位竞争,这是上汽大众给予斯柯达的市场策略。
尤其是,随着一汽-大众的销量蒸蒸日上,捷达品牌月均万辆的成绩,刺激到了站在销量王座五年之久的上汽大众。“共享大众汽车资源,设计和研发均由德方主导”的发展方针,成了“捷达”品牌向中国车企宣战的筹码。
所以,在多重因素的主导之下,斯柯达被拉到不到8万元的价格区间,直指自主车企的腹地,也是捷达品牌主攻的市场。降价之后,斯柯达*畅销的SUV车型柯米克,基本和吉利缤越等车型处于同一价格水平线,但能否撬到吉利的墙角,很难说。与捷达打“价格战”,斯柯达的胜算亦是微乎其微。
斯柯达能否借助“以价换量”成功回血,和业内担忧的那样,斯柯达的经销商也认为看不到前面的曙光,不知道出口在何方。“我也不知道还要坚持到什么时候,可能快了吧”。
已经丧失了品牌主导权的斯柯达,再次丧失了品牌的溢价权,盈利能力差,致使无法坚守的经销商比比皆是。这个已经125岁,没有后起之辈的张扬与高调的汽车品牌,正在被它的合作伙伴所放弃。
“不张扬、不嫉妒、不放纵、不盲目跟风、不争先、不恐后、不畏首、不畏尾、不虚张声势、不急、不慢、不莽撞、不夸大、不妥协、不独行”。这段斯柯达落户上汽大众之后国产**款车型明锐上市时,发出的深刻宣言,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渐渐湮灭在上汽大众的傲慢与对市场的不敬畏里。
往低处走容易,再想回高处,难上加难。随着官降的开始,上汽大众能否“进”不得而知,但斯柯达的“退”已是必然。一路肆意的缰绳被拉紧,渠道波折、销量下滑、人事剧变这些沉重的词汇,成了上汽大众和斯柯达卸不掉的枷锁。
与当年的“野心”已是一别经年,不知待斯柯达再度启程时,是重新缔造一场梦,还是扛着“廉价大众”的包袱、因格格不入沉寂于江湖。
团购报名
阿维塔科技
AITO 问界
埃安
奥迪(进口)
Audi Sport
阿娜亚汽车
AITO 问界
北京汽车
北京现代
比亚迪王朝
宝马
北京奔驰
宾利
宝马MINI
保时捷
北汽制造
本田(进口)
奔驰(进口)
宝马M
别克(进口)
北汽瑞翔
比亚迪海洋
北京越野
北汽瑞丽
宝骏
长安福特
长安汽车
长安马自达
长城汽车
长安欧尚
长安凯程
创维汽车
橙仕汽车
长安启源
创维汽车
东风乘用车
东风风行
东风雪铁龙
东风小康
东风小康
东风英菲尼迪
东风日产
东风日产
DS汽车
大众(进口)
东风本田
东风标致
道奇(进口)
东风御风
东风新能源
大运汽车
电动屋
东风汽车
东风奕派
大迪汽车
大众汽车安徽
东风汽车
道奇(进口)
东风汽车
二一二越野车
飞凡汽车
福建奔驰
福特(进口)
福田汽车
丰田(进口)
法拉利
方程豹
firefly萤火虫
菲亚特(进口)
Faraday Future
福田火星
广汽传祺
广汽本田
广汽丰田
广汽讴歌
广汽中兴
光冈自动车
华晨雷诺
哈弗
海马汽车
合创汽车
华晨新日
恒润汽车
昊铂
华东汽车
华晨宝马M
悍马
华普汽车
华晨华颂
INEOS
iCAR
吉利几何
吉利汽车
江淮汽车
捷途
吉普
捷豹
江铃汽车
江西五十铃
江铃福特
江淮卡车
江铃集团新能源
Polestar极星
极狐汽车
吉麦新能源
捷尼赛思
极氪
吉利雷达
吉利银河
极石汽车
江淮瑞风
吉麦新能源
吉祥汽车
凯迪拉克
凯翼汽车
开瑞汽车
昆山专用汽车制造厂
焜驰汽车
LUXEED 智界
理想汽车
林肯
雷克萨斯
兰博基尼
领克
劳斯莱斯
零跑汽车
岚图汽车
路特斯
雷诺 江铃集团
乐道
LEVC
莲花汽车
LOCAL MOTORS
路虎(进口)
名爵
玛莎拉蒂
梅赛德斯-AMG
梅赛德斯-EQ
猛士科技
梅赛德斯-迈巴赫
MAEXTRO 尊界
摩登汽车
南京依维柯
南京菲亚特
南京汽车改装厂
南京汽车改装厂
欧拉ORA
欧铃汽车
奇瑞汽车
奇瑞新能源
奇瑞捷豹路虎
起亚(进口)
骐铃汽车
骐蔚汽车
奇瑞风云
奇瑞万达客车
庆铃五十铃
奇瑞汽车
荣威
日产(进口)
瑞驰新能源
睿蓝汽车
仁拓博歌
如虎
瑞驰汽车
上汽通用别克
上汽大众
上汽通用雪佛兰
斯柯达
SWM斯威汽车
上汽大通
斯巴鲁
曙光汽车
smart
思皓
上汽奥迪
深蓝汽车
上汽通用五菱
赛力斯蓝电
STELATO 享界
双环汽车
萨博
世爵
赛麟(进口)
SRT
沈阳金杯
松散机车
SAIC 尚界
特斯拉中国
腾势汽车
坦克
特斯拉(进口)
TECHART
天津汽车
蔚来
沃尔沃亚太
魏牌
五菱工业
威兹曼
沃尔沃(进口)
蔚来
星途
小鹏汽车
现代(进口)
厦门金龙
小虎
现代N
新特汽车
星海狮
一汽奥迪
一汽-大众
一汽丰田
一汽奔腾
悦达起亚
一汽红旗
野马汽车
一汽海马
远程
仰望
英菲尼迪(进口)
一汽-大众捷达
英力士掷弹兵
永源汽车
一汽通用
一汽欧朗
裕路汽车
中国重汽VGV
郑州日产
知豆电动车
中兴汽车
智己汽车
智锐汽车
郑州日产
众泰汽车
正道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