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车口碑被“排放门”拖累?

卡盟网 2017-08-31 浏览:4302次

  相较于日系车,人们对于德系车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之好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德系车代表着工艺精湛,制作严谨,不过随着排放门的发酵,德系车在大众的眼中不再是一块金字招牌。

  2015年9月,大众在美国首次曝出柴油车“排放门”丑闻,被指在部分柴油车上安装了应付尾气排放检测的“作弊软件”。今年1月,大众在美国承认欺诈等3项罪名,并在全球召回逾1200万辆问题车。

  此后,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柴油车“排放门”丑闻不断蔓延升级。今年6月,大众子公司奥迪被证实在A8等多款柴油车上安装尾气“作弊软件”。7月,戴姆勒也卷入“排放门”,不得不在欧洲召回300万辆柴油车。*近,高端品牌保时捷也陷入了“排放门”丑闻,该品牌旗下的卡宴3.0柴油车同样被曝出安装了“作弊软件”。

  不仅如此,大众、奥迪、宝马、保时捷和戴姆勒串通多年,就技术、成本、供应商等达成一致,联手操纵市场。德国汽车经济学教授斯特凡·布拉策尔感叹:“一连串事件表明,德国汽车业的商业伦理和文化已生巨变。”

  分析人士认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如此看重柴油车,不仅是因为柴油发动机是德国人发明创造的,更因为德国本土柴油车市场十分庞大。德国目前约有1500万辆柴油车,占德国汽车总量约三分之一,柴油车销量也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超过了汽油车。对历史的留恋和对利益的追逐,拖慢了各大车企的转型速度。

  转型迟缓自然削弱竞争力,这让“德国制造”在快速发展的当今丧失了先机。如今,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仅为36%。他们一边要应付来自日本、法国、英国、韩国和美国的传统劲敌,一边还要面对特斯拉等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挑战。

  此外,德国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国政府对汽车制造业的“纵容”是有客观原因的。毕竟,汽车业在德国国内创造了80万个就业岗位,在全国企业收入中所占比重约为20%。此外,汽车业也是德国**的出口行业,占德国总出口额约20%,是“德国制造”的主要代言人之一。

  同时,德国汽车业游说团体力量强大,得到政府的“特殊关爱”自然更加容易。德国《图片报》爆料称,德国监管部门早在2016年年初就知晓保时捷使用“作弊软件”,却在保时捷高层游说后,更改了调查报告的措辞。

  由此看来,德国汽车金字招牌褪色,企业并不是**责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