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市场成为各巨头争抢新地

卡盟网 2017-03-27 浏览:4250次

  继共享单车以后,共享汽车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目前全国超过20个城市出现了共享汽车,嗅觉灵敏的各路资本也竞相进入,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共享汽车正在成为各界争相投资的新风口。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共享汽车利好政策频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其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远多于共享单车,采购成本和停车成本高企长期困扰企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是难言之痛,如何解决网点少、充电桩少、号牌资源紧张等难题乃是当务之急。

  共享汽车在多个城市落地

  用手机下载共享汽车APP并完成注册,使用时掏出手机扫码,然后领取钥匙,发动汽车……共享汽车正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0个城市已经出现了共享汽车,品牌和用户都呈现井喷态势。目前市场上出现了GoFun出行、巴歌出行、绿狗租车、一度用车、零派乐享、壹壹租车、易卡租车、宝驾出行、EVCARD、途歌TOGO、车普智能、联程共享、即行car2go、盼达用车等共享汽车品牌。

  GoFun出行是首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分时租车品牌,目前在北京、上海、成都、长沙、青岛、武汉、成都等城市上线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GoFun出行”APP,在完成手机号码注册、验证身份证及驾驶证信息、提交押金后,定位附近可用车辆,一键解锁便可以轻松解决。

  调查发现,在确定取车网点和还车网点后,APP上会显示车辆信息、电池续航里程以及计价方式。GoFun出行透露,截至今年初,GoFun在北京市内投放的汽车数量已达1100辆,租赁网点达100多个。预计到今年年底,GoFun出行将扩展到全国20多座城市,点位扩展到1000余个。

  “共享汽车可以提高私家车的利用效率,私家车长期闲置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北京汽车出行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静表示,目前我国每天有4.5亿人次的出行需求,所以介于公共交通和私家车之间的汽车共享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快速增长趋势可期。据他透露,北汽集团从2014年开始涉足汽车共享和分时租赁,投入10个亿先后成立了绿行租车、北京出行、北京绿行等分时租赁品牌。

  EVCARD是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司“环球车享”旗下品牌,该平台仅在上海已有6000多辆车、2500个运营网点,日均使用超过15000人次,每辆车平均行驶时间将近4小时。去年12月底,EVCARD进入南京市场,运营近3个月,共享汽车在南京的用户数量正以倍数快速增长。按照计划,今年内将在南京投放1200辆车,布局300个运营网点。

  叮咚出行在广州推出分时租赁共享汽车服务,不到5个月时间,投入300台车,建成60个站点,出行会员达到了15000人。3月8日,途歌TOGO正式落地广州,投放了300多辆雪铁龙C3-XR和奔驰smart。

  随着北京、上海等城市车辆号牌资源越发紧张,二三线城市成为共享汽车焦点争夺战场。郑州、武汉、大连、合肥、芜湖、莆田、佛山、东营等城市都出现了共享汽车。

  3月15日,安顺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一体化运营示范项目启动,总投资3.7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在安顺市范围内建设新能源汽车租赁点200个,改造停车位7500个。

  2016年4月,睿驰达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在大连推出的“氢氪出行”新能源共享汽车项目上线,目前拥有新能源汽车100余辆,今年计划在全国25个城市落地。

  “易开租车”在芜湖已建成70多个租赁点,投入新能源汽车1160辆,节假日一车难求。

  央地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目前,共享汽车分时租赁进入政策红利期,顶层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地方配套支持政策也在不断落地。

  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

  **前夕,**发改委就《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提出了允许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适应分享经济特点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监管模式等规划布局。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在个人使用领域探索分时租赁、车辆共享、整车租赁以及按揭购买新能源汽车等模式,及时总结推广科学有效的做法。

  2016年3月,发改委联合***、科技部、财政部等共十部委印发《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自有车辆租赁,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用体系。

  去年12月,**发改委印发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依据。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率是考核指标之一。

  随着中央鼓励政策不断出台,地方配套支持政策也在不断落地。北京市交通委提出,将设置共享汽车停车位与充电桩,如将二环、三环40余处高架桥下的空间改造为共享汽车租赁点,专门用于这些汽车的停放与充电。此外,北京市政府还将推进分时租赁网点布局,预计到年底前,分时租赁汽车将达到2000辆。

  上海市出台的《关于本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优先保障用于分时租赁的纯电动汽车额度需求,对分时租赁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对用于分时租赁服务的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给予补贴。到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点超过6000个,纯电动汽车超过20000辆,充电桩超过30000个。

  行业发展仍面临重重挑战

  共享汽车虽然受到许多人追捧,但是,不同于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行业门槛较高,企业市场规模易受车辆、牌照等各种资源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重重挑战。

  首先,共享汽车的成本高企。由于车辆采购成本高,一些共享汽车平台投入汽车数量少、网点少,用户还车取车不方便,难以形成规模。不同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面临停车成本问题,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一辆车仅停车月租成本少则四五百元,高则上千元。由于专用车位稀缺,有些平台甚至暂时无法实现异地还车。这意味着,在某些网点租车,也必在原来的网点还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费人群。

  其次,共享汽车大多使用新能源汽车,因此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共享汽车的发展。不少企业认为,购车资金问题还能想办法解决,但布局网点难于上青天。

  电动汽车需配备建有充电桩的专用车位,由于充电桩还不普及,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也面临着里程焦虑和充电难题,车辆的调度、充电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加大了平台的运维成本。

  加之充电桩的建设成本高,目前的充电桩大多分布在商场、酒店、社区、机关大院等,与之匹配的车位权属分散,共享汽车运营公司与车位业主洽谈合作比较困难,但是没有充裕的车位,共享汽车平台就无法增加网点。

  第三,在北上广深等限牌城市,越来越稀缺的新能源汽车资质牌照,也是制约共享汽车扩大规模的一大障碍。一度用车CEO王杨就表示,目前新能源分时租赁行业**的问题是牌照,比如2016年,受制于机动车牌照发放总量控制,北京市仅下发了2000个分时租赁小客车的经营指标,共有5家企业分得该指标。

  共享汽车市场是块巨大的蛋糕,但是如何消化它仍需要很长的时间。3月10日,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企业友友用车宣布停止运营,称停运的直接原因是“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虽然友友用车的车辆运营效率称得上是业界**,但仍难逃关门的命运,这给刚刚起步的共享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共享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业内人士表示,政府将它纳入公共交通体系,给予政策扶持和资源配套支持,共享汽车才能真正发展起来。